三峽集團黨組書記、董事長雷鳴山:戰疫情強投資穩增長 關鍵時期體現央企擔當
本網訊 疫情之下,能源等基礎保障與供應至關重要。中央企業如何發揮國家隊“頂梁柱”的作用,能否完成既定生產經營目標和改革任務?針對這些問題,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專訪了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、董事長雷鳴山。
“疫情暴發后,我們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。”雷鳴山坦言。三峽集團有近一半共一萬多員工在湖北地區工作,三峽大壩地處湖北宜昌,集團下屬的湖北能源集團、長江生態環保集團位于疫情最嚴重的武漢市;全球最大的水電上市公司長江電力等集團重點企業,也分布在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。長江電力和湖北能源集團兩家企業供應了湖北地區電量的三分之一,全社會用氣量的32%,供熱量每年超過80萬噸。
在此情況下,如何一手抓好疫情防控,一手保障能源供應?雷鳴山向記者介紹,三峽集團采取了一系列硬核操作:一是加強組織領導,黨組將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,及時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,從1月19日至今多次召開專題會議,第一時間傳達黨中央、國務院防控疫情的工作要求,部署集團疫情防控工作;二是建立網格化人員監控、統計和簡報制度,確保全員掌握、遵守國家和集團對疫情防控工作要求;三是疫情發生后立即對生產區域實行封閉管理,精心組織長江電力、湖北能源等能源生產企業做好疫情期間生產安排,確保能源供應穩定可靠;四是在國內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后,積極組織大型水電、生態環保、風電和光伏新能源業務復工建設,加大投資力度;五是國際疫情擴大后,加大境外所屬企業疫情管理,嚴防輸入性疫情發生;六是采取一系列措施,激勵廣大員工堅定信心、頑強斗爭。
上述措施收到良好的成效。雷鳴山說,三峽集團建設生產一線沒有發生員工感染新冠病毒情況,疫情期間向湖北省捐贈防疫資金超過1.6億元,廣大黨員和職工群眾自愿捐款780余萬元,組織海外所屬公司緊急采購醫療物資支援抗疫一線,保電、保氣、保熱工作有序、有力。截至3月15日,三峽集團已向湖北區域累計供電約91億千瓦時,供氣4.85億立方米,供熱21萬噸。其中,作為湖北省內裝機規模最大的火力發電企業,鄂州發電公司600余名員工已經連續駐廠50多天,有力保障武漢、鄂州電力、熱力穩定供應。
雷鳴山強調,積極開展復工復產,穩投資、穩經營至關重要。三峽集團建設中的烏東德水電站、白鶴灘水電站分別是世界第七大水電站、第三大水電站,是“西電東送”骨干電源和促進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重大工程。三峽集團周密部署,加強聯防聯控、群防群治,復工有序,確保實現“零質量事故、零安全事故、零疫情報告”的“三零”目標。
與此同時,三峽集團還加快謀劃推動了一批重大工程項目,以充分發揮有效投資的帶動作用。2月24日,三峽集團25個新能源項目集中開工,項目分布于廣東、江蘇、福建、寧夏、河北等14個省區,總投資580億元。目前三峽集團長江大保護148個項目已全部復工,復工率達100%。據了解,三峽集團制定了年度總投資1700億元的目標。
“今年1至2月,三峽集團生產經營總體平穩,主要經濟指標處于合理可控區間。在受到疫情較大沖擊的情況下,經各部門、各單位的艱苦努力,當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在逐步收窄,集團上下全力以赴,力求實現三峽集團一季度經營業績‘開門紅’。”雷鳴山說。
他表示,當前國內仍處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,國際上疫情在加速蔓延,白鶴灘水電站、烏東德水電站等重大工程進度、質量、安全管理等面臨挑戰。但集團公司堅決扛起使命擔當,堅持目標不變、力度不減、標準不降,頂住壓力、加倍努力,全力以赴做好全年生產經營各項工作。
雷鳴山強調說,三峽集團要強投資、穩增長,在“六穩”工作中,發揮國有企業的應有作用,做到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“兩手抓、兩不誤”,聚焦清潔能源和長江生態環保“兩翼齊飛”,不斷增強企業活力、影響力、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,實現高質量發展。